早上老大发了篇文章,关于高效学习的。深有感触,不揣浅陋,略述一二。
文章虽讲的巴西全民学习热情高涨的例子,实际说的就是当下中国。孩子们被家长争相送去上各种培训班,奥赛班,作文班,为的是响应商家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宣传。至于是否真的会输在起跑线上没人关心。至少我想这样市场化的速成班是培养不出大师的,大企业家的,大政治家的。
另外成人的学习同样如此,止步于知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乃非常正常的现象。这样,罗辑思维对某些似是而非的概念的平民化的深度解读,让这个节目火了的同时,也折射出中国人精神或者知识的匮乏,莫看上了大学,读了硕士,不见得讲的清某一概念含涉的所有可能性以及它的本质存在。从我个人的感受来说,多数人没有知识结构,至少没有清晰的,包括我。起源大概就在无深度高效持久的学习,从而形成以某为核心,以某为纬,以某为径的网络结构,导致什么都模棱两可,遇问题便很难高效提取解决办法。这大约也就是如今中国难出诺贝尔和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学成果的基本理由。中国人聪明,中国人最擅长聚焦,儒释道三家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不过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让人无心专注了。屠呦呦,熊庆华之类的人能有几人?
好在,近几年的互联网,各位大佬开始提倡工匠或极客精神。新瓶装旧酒,无非就是去做专注的事,学专注的习,专注解决一个问题,死磕某一领域甚至某个点,达到别人从未有过的深度高度,就会超越大多数人,成为凤之冠,龙之角,跟费曼的高效学习法如出一辙。
要搞清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不容易的,仅仅知道容易,当个差不多先生谁不会?一个概念或者一门细分学科的深入必然意味着全知尽知,譬如一门编程语言,要成家,那意味着不单是非常熟练而高效的写出最精简的高质程序,分分钟内解决任何问题,还意味着你得彻通它的底层原理,机制,等等。我水平有限,难言其尽。虽如此,我仍可抬眼望大牛,见贤而思齐。
其实一句话,要想有高效和深度,对一点全知全能,静心守中为第一要务,第二认清自身热望使命之所在,第三,发挥愚公精神,死磕下去。不成牛成根牛鞭又何妨?
(本文"云搜seo:如何才能深度高效地学习"的责任编辑:SEO学堂)